[香港有意思] 吃起來像雙胞胎的油條

 

很多東西長的一樣,但是吃起來就是不一樣,
例如同樣是滷肉飯,台灣北部和南部的口味、甚至肉的切法就不一樣,
在香港我也發現同樣的情況,
例如在香港飲茶時,蝦餃、腸粉的皮就比較黏,
不像台灣吃起來的清爽,但吃起來別有另一番口感。

話說,2014年四月跟媽媽一起去香港玩的這次,
因為晚上回民宿前還想吃點東西,
於是就在附近的海皇粥店買了粥,
店員順口問要不要油條,
想想,可能香港人吃粥會配油條吧,
(其實在台灣買廣東粥也會送油條啊)
所以便叫了一根。
 

[香港有意思] 吃起來像雙胞胎的油條

 

在店口的透明櫥窗中,除了油條還有其他的「油器」,
是的,請看第一張圖,那是在北角的某個店前拍的。

各式油器6元

原來油炸品在香港叫「油器」啊,
看著「油器」總讓我想著「凶器」......
又,我記得油條一根海皇是賣8元(?)

好,回歸正題,
這油條帶回民宿一吃,發現,怎麼不是脆脆的、也不是軟軟的,
而是口感很像厚實油條形狀的雙胞胎。

看著油條,吃進口裡卻是雙胞胎的感覺,讓人有點迷惑,
難不成香港的油條有兩種,
一種是包在腸粉裡叫炸兩的脆脆油條,
一種是配著豆漿、粥品的雙胞胎油條?
總之,又吃到一種沒想像到口感的小吃了。

 

 

註:補破圖--20231112






 

arrow
arrow

    y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